特朗普对俄制裁“光打雷不下雨”?欧洲急得跳脚:说好的强硬呢?

最近,特朗普在俄乌问题上的态度转变,让欧洲盟友陷入集体困惑。5月初,特朗普先是高调宣称“可能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随后又呼吁“乌克兰停火30天”,甚至暗示“制裁是控制协议执行的手段”。然而,截至5月17日,这些威胁始终停留在社交媒体和口头警告阶段,迟迟未见行动。据彭博社报道,欧洲官员对特朗普未对俄罗斯实施新制裁感到失望和困惑。

特朗普对俄制裁“光打雷不下雨”?欧洲急得跳脚:说好的强硬呢?

这种“口惠而实不至”的做法,让欧洲倍感焦虑。三年来,欧洲为支持乌克兰付出了高昂代价: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压力加剧、国防开支暴涨,甚至内部团结也因对俄态度分歧而屡受冲击。如今,欧洲一边咬牙维持对俄高压制裁,一边却发现美国这位“带头大哥”似乎打起了退堂鼓。

特朗普对俄制裁“光打雷不下雨”?欧洲急得跳脚:说好的强硬呢?

此外,美国国会与白宫的角力也加剧了政策混乱。尽管国会两党多次推动对俄制裁法案,但特朗普曾多次抱怨这些措施“限制其权力”,甚至私下称制裁“损害美国商业利益”。这种矛盾在5月初尤为明显:国会鹰派议员催促特朗普“立即行动”,而白宫则以“等待谈判结果”为由拖延。

军事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的摇摆可能助长俄罗斯的战略耐心。俄军近期在乌东战场稳步推进,完全控制库尔斯克地区后,谈判筹码进一步增加。一名北约匿名军官坦言:“战场优势让普京无需急于妥协,而特朗普的拖延恰恰给了俄罗斯巩固战果的时间。”

眼下,欧洲最担心的不是特朗普“做不做”,而是“何时做”和“怎么做”。若美国最终放弃制裁,欧盟恐难独自维持对俄高压;但若特朗普突然“来真的”,又可能打乱欧洲的能源转型计划。正如一名德国官员所说:“我们像在等第二只靴子落地——不知道它会不会掉,更怕它掉下来砸到自己的脚。”

这场风波暴露出西方联盟的脆弱性:当共同敌人不再足以弥合利益分歧时,所谓的“团结”便成了易碎的玻璃。而乌克兰民众的苦难,仍在战争的齿轮下无声流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11485.html

(0)
光明参考网的头像光明参考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1:10
下一篇 2025年5月18日 上午11:10

相关推荐

  • 特朗普把自己P成了教皇:从社交媒体P图到权力符号的跨界风波

      当地时间5月2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Truth Social上发布了一张经过处理的照片:他身穿白色教皇长袍,头戴教皇冠冕,神情肃穆,背景仿照梵蒂冈的宗教场景。这张图片迅速引发舆论风暴,白宫官方账号随后转发,进一步加剧争议。这场看似荒诞的自我加冕戏码,背后折射出特朗普对宗教象征的挪用及其政治意图的复杂性。   据观察,特朗普对教皇身份的执念早有端倪…

    2025年5月4日
    1200
  • 专家:特朗普关税落地日是市场屠戮日,全球市场陷入恐慌

      2025年4月2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的关税政策正式生效,引发全球市场的剧烈波动。专家和投资者普遍认为,这一天不仅是特朗普政府的解放日,更是全球市场的大屠杀日。   根据报道,特朗普政府在2025年4月2日当天实施了对多国商品的高额关税政策。这些关税措施包括对中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加征关税,税率从10%到25%不等。特朗普政府将这一天称为解放…

    2025年4月3日
    4400
  • 智己 L6 即将登场:能否撼动小米 SU7 等竞品的市场地位?

    4月2日,智己汽车宣布全新L6将于4月18日春季发布会正式亮相。这款被官方定位为“超级智能轿车”的新车,以800V高压平台、准900V超强性能架构、灵蜥数字底盘及固态电池等技术标签,直指小米SU7所在的20-30万元级纯电轿车市场。这场发布不仅是一次产品迭代,更是中国智能汽车产业技术路线与商业逻辑的激烈碰撞。 从技术参数看,L6的配置堪称“顶配狂魔”:全系标…

    2025年4月3日
    2500
  • 库伊预言十年后无iPhone,从造车失败到转型AI苹果能否绝地求生?

    5月8日,苹果服务部门负责人埃迪·库伊,在谷歌反垄断案庭审中的一句“iPhone可能在未来十年内被AI技术淘汰”,引起关注。这场关于技术终局的预言,不仅揭示了苹果对自身核心产品的危机感,更映射出全球消费电子产业,在AI狂潮下的集体焦虑与转型阵痛。 与此同时,AI技术的爆炸式发展正在改写行业规则——谷歌的Gemini、OpenAI的GPT-5已深度嵌入用户生活…

    2025年5月8日
    1200
  • 男子直播漂流黄河仅30公里就发现遗体,探险途中的意外引人深思

    4月11日,湖北探险者孙文竹从甘肃兰州启程,开启了一场为期4个月、全长约3000公里的黄河漂流挑战。这场本应聚焦于勇气与自然的旅程,却在出发仅30公里后,因一具遗体的意外发现,演变为一场关于生命与网络时代探险意义的讨论。 有网友将焦点投向无名逝者:“有些人死了无人知晓,大抵活着时也是如此。”此类评论折射出对现代社会人际疏离的反思。还有人担忧“冒险直播”的代价…

    2025年4月14日
    21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