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北京发布了雷电橙色预警、大风黄色预警和冰雹黄色预警。根据预警信息,从15时至23时,本市自西向东将出现雷阵雨天气,局地短时雨强较大,并伴有短时大风和分散的冰雹。大部分地区有4、5级偏北风,阵风可达8、9级,山区局地阵风甚至超过10级。强对流天气可能造成一定损失,需注意防范。
就在5月13日几乎同一时段,北京刚经历了一场类似的强对流天气,包括雷阵雨、短时大风和冰雹。时隔两天,强对流天气再次来袭。
京津冀地区夏季强对流天气多发,冰雹是常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具有局地性和突发性特点。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何娜表示,5月和6月是北京冰雹高发期。季节交替阶段,下垫面逐渐回暖,高空受冷空气影响,容易出现冰雹。连日来京城气温较高,有助于能量累积,一旦有较好的触发条件,就容易产生较强的对流天气。
根据统计数据,从1980年至2019年,6月是冰雹出现最多的时期,其次是7月和8月,5月和9月冰雹发生的站次和日数相当,3月、4月和10月偶有发生。午后至傍晚为高发时段,14时至15时和18时至19时是两个峰值时刻。1980年至1989年冰雹发生的站次和日数远多于后30年,但2010年至2019年虽然站次不多,发生日数却明显增加。从分布来看,西北部延庆山区出现冰雹次数最多,其次在西部、北部山前和沿山一带,平原的偏西部区域也是相对高发区。
5月13日晚,本市突降冰雹,有司机行驶至立交桥下停车躲避,导致后车拥堵。相关法律人士表示,避险行为不得过度妨碍他人通行权或公共道路畅通,因避险不当造成损害的要承担责任。如果开车行进中遇到冰雹天气,可以先降低车速,选择开进附近室内停车场或有遮挡的地方。如果没有合适的躲避区域,可以停靠在路边,人移坐至后排更安全。有条件的话可以在挡风玻璃处和车身铺放遮蔽物,减缓冰雹冲击。切记不要将车停在树下,以免树枝掉落砸坏车身。记得打开双闪,以提示后车,避免交通事故。
冰雹天气来临,在室外的人员应及时到安全场所躲避,妥善收置室外物品避免砸损;农业和养殖业也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能在室内躲避的就暂时待在室内,等冰雹天气过去再出行。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11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