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农大学子探访艾草“超级工厂” 科技助力乡村振兴
河南农业大学的学生们探访了一家艾草“超级工厂”,旨在了解科技如何助力乡村振兴,这家工厂利用先进的科技手段,高效生产艾草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学生们通过参观学习,深入了解艾草产业的现代化发展,认识到科技在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中的重要作用,此次探访对于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大象新闻记者 赵勇生 孙晓永 通讯员 何勇 王常哲 王杏娟/文图
为了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丰富第二课堂,积极响应国家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号召,近日,河南农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7名学生走进南阳市卧龙艾草产业园,亲身体验了一株艾草从田间走向世界的过程,将“三下乡”实践的课堂搬到产业一线。
据了解,南阳产投·卧龙艾草产业园规划占地1500亩,一期工程投资10亿元,28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标准厂房。该产业园不仅是生产的“超级工厂”,更是创新融合的高地,由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推动成果转化。
“入驻园区后,企业完成了真正的跨越式升级。在园区全流程扶持下,‘宛小艾’品牌也成功注册落地,让企业从代工走向品牌化发展,这也印证了园区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上的强大赋能。” 南阳兴宛堂艾草制品企业总经理指着满负荷运转的5条智能化生产线说道,65套自动化设备让日均订单量稳定突破2万单。目前,园区入驻率达90%以上,31家产业链企业共同构建了一个活力四射的艾草产业生态圈。
产业的生命力,不仅在于制造端的强大,更在于其与源头农业、终端服务业的深度咬合。在卧龙区七里园乡的南阳药益宝艾草制品企业,学生们嗅着浓郁艾香,见证了这种融合共生模式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的初心是架起一座桥,把田间地头和现代产业连接起来。” 药益宝董事长查洪付道出了企业助力乡村的核心路径。统一提供优质种苗、统一技术指导、统一采收、统一晾晒打包、统一保底价回收,每亩地可为农户增收200元。同时,加工环节的利润回哺合作社,去年分红高达180余万元。
这“5毛钱”背后的助农逻辑,让学生们深切感受到产业兴旺带动农民增收的实在路径。而药益宝的创新还远不止于此,与南阳医专合办产业学院,培养专业艾灸技师,打造沉浸式智慧康养中心,以体验驱动消费。
据介绍,南阳艾草种植面积7.1万亩,相关企业2700余家,年产值近200亿元,带动就业10万余人。从2021年“南阳艾”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到2024年荣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认定,南阳艾草产业已锻造出一条集种植、加工、研发、销售、器械生产、保健服务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此次“三下乡”之旅,对河南农业大学的学子而言,远非一次简单的参观。在轰鸣的车间里,他们触摸到科技赋能传统工艺的强劲律动,在“五个统一”的协议中,他们解码了产业反哺乡村的智慧密码,在“园区+文旅+康养”的融合图景前,他们看到了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升级的壮阔未来。他们将把这份来自产业前沿的灼热思考和生动案例带回课堂、融入研究,用农科学子的专业智慧,为中医药强省的建设、为乡村全面振兴的伟大事业,注入生生不息的青春动能。
【编审:张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