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访客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访客 2025-07-24 12:10:10 28191
琉璃作品进入国家博物馆,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我有幸在国博举办展览,展示了一系列精美的琉璃艺术品,这些琉璃作品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吸引了众多观众的关注和赞赏,通过展览,我向大家介绍了琉璃的历史、文化价值和制作工艺,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这一传统艺术品的魅力。

迎着清晨洒落天安门的曦光,穿越长安街熙熙攘攘的过街长廊,此刻我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记录下这段美妙的时光。和同事们共同承担“琉光璃彩——淄博琉璃艺术展”的讲解工作已有月余,从备稿练习到正式讲解,从心怀忐忑到游刃有余,此间辛苦此般甜,是只有“讲解人”才能体会的“独家味道”。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接到讲解任务时距离展览开幕仅有不足十天的时间,2000平的展陈空间、三大叙事单元、183件套琉璃展品……兴奋之余,心中更多的是“我能不能讲好”“我怎么才能讲好”的不安与自问。直到我翻阅展览大纲中的那百余件琉璃珍品,她们可不正是家乡展厅里我那朝夕相对的“老友”?那些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日复一日的讲述、锤炼与沉淀的场景历数眼前。琉璃从淄博网红走向国家叙事的宏大舞台,作为讲解员的我心中除了敬畏,更赋予一份源自内心深处的笃定。我们用平实优美的语言细细打磨讲稿,如同为每一件琉璃展品编织华美的锦袍,只为让更多人看见淄博这方水土孕育的璀璨与富饶。那些曾以为难以逾越的疲惫与难关,最终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下抚平,化作了讲解时源自心底的自信与流畅。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在国博值班讲解的日子,平淡也多姿。每一场讲解落幕,掌声都会如温热的潮水将我紧紧包围,温暖且感动。因为这瞬间的荣光,不仅属于我,更属于那些从古至今在淄博炉火旁、在时光深处默默耕耘的琉璃匠人。他们的心血,穿越漫长岁月,终于在国家最高文化殿堂里,被看见、被欣赏、被赞叹。这掌声,是琉璃的光华在人心深处激起的层层回响!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在每天一万余名观众中,一对双鬓斑白的老年夫妇最让我难忘。夫妇两人步履蹒跚、互相搀扶,但40分钟的讲解,他们一步也未曾远离。讲解结束后,老人告诉我,他们是地地道道的淄博人,退休后来京与子女同住,听说淄博琉璃进国博了,无论如何也要来看看!“咱们淄博厉害了,现在全国人民都知道咱淄博的好!”那天窗外下着小雨,老先生的眼睛也是潮湿的,“过两天,孙女放暑假了,我们带她再来看看,看看咱淄博琉璃的美,让她别忘了自己的根!”琉璃何止是艺术、是文化,更是淄博人那浓浓的乡愁!她承载着游子对故乡的眷恋,成为无数淄博人心中最柔软的思念。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在国博,我还结识了一群特殊的同行者——志愿讲解老师们。他们多为从各个岗位上退休的叔叔阿姨,他们是我讲解时的“忠实听众”“优秀摄影师”,同时也是向我传授讲解经验的老师,更是因琉璃而结缘一见如故的好友。68岁的李阿姨退休后一直在国博担任志愿讲解员已有13年的时间,“淄博琉璃展一开展,我就报名了这个展览的讲解,淄博琉璃多美啊,置身其中,感觉我也年轻了!”63岁的赵阿姨退休前是一名医生,硬是迷上了“鲁派内画”,“我的手术执刀功力或许能帮助我在内画上快速出师!”休息时,我们常常围坐一起,交流各自与讲解工作结缘的故事,探讨琉璃的历史文化知识,那份志同道合的默契,如同琉璃碰撞的清脆声响,在国博的时光里回荡。

琉璃进国博 我在国博讲展览

修缮一新的天安门城楼金光闪闪,国家博物馆的梁柱如古树擎天。淄博琉璃从古老的炉火中升腾而起,历经无数匠人的虔诚守护与薪火相传,终于在国家博物馆的穹顶之下,迎来了属于她的盛放瞬间。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唯有以更扎实的学识为根,以更滚烫的热爱为魂,才能不负重托,讲好淄博琉璃的不朽传奇。我也深信,淄博琉璃必将在永恒的传承与不断的创新中,淌过时光生生不息的河,遇见彼岸簇拥烈日的花。

(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 金慧)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