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给人的最新印象,是该所蘑菇科研人员热衷于在网上捡拾“菌子”,寻找“科研宝贝”。

此前,一个长着蘑菇的苹果被浙江网友晒在社交平台上,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科研人员主动联系,将其“收编”为研究对象。苹果被网友赐名“果菌王”,并登上了热搜,引得网友纷纷寄来“椰菌王”“蒜菌王”“芒菌王”等。最近,网友发现了长在荷花缸里的羊肚菌、长蘑菇的托盘和窗框,这个团队又频频出动“求寄个样品过来”。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菌王”们与特殊的白参杂交而成的新品种正在中试阶段。记者 陶韬 摄

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来自全国各地网友们投喂的“菌王”多是裂褶菌,在云南当地叫白参菌。如今部分“菌王”不仅有了“后代”,还有望明年投入市场。来自民间的野生真菌是如何被“驯化”的?实验室里培养不出的“菌”为何外面能随便长成?科研与科普的距离如何把握?近日,记者赶赴昆明实地探访。

再访“果菌王”:

它现在有故事、有头衔、有潜力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真菌多样性与分子进化攻关团队实验室里,玻璃瓶一个个“小球”正在“摇篮”里摇晃。这是从来自全国各地的“菌王”中获得的孢子,它们会在科研人员的安排下,分离出来,再两两配对,繁育后代。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从“菌王”中获得的孢子经过摇晃后分离。记者 陶韬 摄

“前几天还有人说要连托盘带菌寄过来,被我们劝退了,托盘请他自己留下。”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在读博士许容聚告诉记者,“果菌王”抛砖引玉后,研究所陆续收到了来自各地的20余种“菌王”,包括生长在葡萄、桃子、李子、哈密瓜、芒果、红薯、李子、茶渣和咖啡胶囊等多种物品上的蘑菇,正在对它们进行研究与杂交育种。

这个故事,始于好奇心。

许容聚回忆,自己喜欢在雨季看网友采菌子,没想到在社交媒体上发现了这样一个长在苹果上的菌子——表皮有绒毛,穿“裙子”,还分开成不对等的两瓣。“看上去是白参,但白参是腐生,靠分解木质素获得养分,主要宿主是木头,长在苹果上实在不常见。我想着,是个有意思的研究对象。”

收到“果菌王”后,许容聚等对其做了分子鉴定,并将菌种分离、纯化出来,确认了它的身份——是裂褶菌。将其驯化、栽培后,第一批“后代”又被寄回给提供“果菌王”的浙江网友。如此互动,引起了网友的关注,各地网友纷纷“投喂”来自家“菌王”,“李菌王”“桃菌王”甚至“咖啡菌王”陆续上线。

后来“菌王”越收越多,不符合白参的生长逻辑的案例越来越多,团队也越来越惊喜:苹果呈酸性,按理来说并不适合白参生长;大蒜有抑菌杀菌的功能,却能从中长出真菌;甚至一个咖啡胶囊,也有白参“冒”了头。

“这些白参宿主的共同点是都含有木质素和纤维素,这就是所需的营养条件。”许容聚解释。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领回的2024菠萝科学奖奖杯上被插上了红平菇。记者 陶韬 摄

问题来了,网友发来的“菌王”们,真的能助力科研吗?

“真的有价值,越是反常越有科研潜力。‘菌王’们可遇而不可求,让我们很长见识。”许容聚介绍,野生的种质资源十分重要,每年雨季,科研人员们都会去往云南哀牢山、西藏墨脱、林芝和香格里拉等地到处采蘑菇。而“菌王”们为了适应不同的环境产生的变异,是对人工育种的“白参基因库”的补充,这项研究也将为我国珍稀食用菌新品种研发提供更优良、更丰富的种质资源。

为什么实验室里“种”不出的菌,外面随便长长?

“大自然是最好的科研人。”中科院昆明植物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云南省野生菌保护发展协会会长赵琪介绍,实验室是为白参人工创造生长环境,科研人员们根据已有知识设置一些单一的湿度、温度和营养,但这或许并不是白参真正“喜欢”的,而大自然提供的环境和养分更为多样,长出的“菌王”自然也比实验室中更丰富,寄来“菌王”的网友也算是研究团队的“科技股东”。

科研人员,也做科普

为答疑他的手机里有一万个微信好友

为什么偏偏“果菌王”的故事如此受欢迎?

作为“果菌王”的发现者,许容聚感觉和网友的互动中最有意思的就是好像在当客服,“以前可能只有习惯吃野生菌的云南人知道这是什么,现在白参的知名度变高了,也提高了大家对科研的接触度。

赵琪认为,大众对生活中的科学本来就有好奇心,加上来自中国科学院科研人员的专业答疑,更让大家惊喜。后来,回寄“菌王”后代、举办“菌王”口感大赛等多次互动让简单的答疑又变成了全民科普,让科学研究从“书架”走向“货架”,让大家知道,科学就在身边。

“外界普遍认为,科学研究或许是很高大上的,科研人员也只做很专业的工作。这或许是一个很大的误解。做科普也是我们很重要的工作之一,写文章的时候都力求通俗易懂、朗朗上口。”赵琪说,近年来“菌子”的热度越来越高,团队也一直加强科普,教大家如何“科学识菌、科学拾菌、科学食菌。”

“菌王”们,并不是科研人员们科普之路的开始。早在多年前,团队制作的关于科普食用菌的小知识海报,就已经在菌子专营店展示;通过《我们爱科学》《中国少年报》等杂志,多次向小朋友们普及关于“蘑菇”的知识;在cop15期间,人民日报关于“中国人已经实现羊肚菌自由”的采访视频,还登上了微博热搜。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赵琪坚持为网友答疑。截图自微博平台

“做植物、动物科普的账号都很多,但是做蘑菇科普的一只手就数得过来。”赵琪告诉潮新闻记者,为了科普,科研人员们也成为“兼职自媒体博主”。一年前,为了推广白参,他开设了微博账号,向网友征集产品名称,到现在仍坚持日更,此外有科研人员开设抖音账号“菌罗万象”更新采菌、育种的日常。

赵琪手机里有一万个好友,每天起床第一件事、睡前最后一件事,都是看看微信、微博私信里有没有人有提问,“最迟晚一天,我一定会回复。”有个来自海南的蘑菇爱好者,就喜欢去公园散步时采蘑菇,迄今已经寄来过8批样品。

“只要大家愿意把菌子寄过来,到付就行,我免费为大家解答。”赵琪认为,科学的“尽头”可能是一个动态地平线——每当人类逼近认知边界,新的问题又会诞生。

当“菌王”们与去过太空的白参“恋爱”

后代预计明年起陆续投入市场

对浙江网友来说,白参这种食材并不熟悉。实际上,它是一种药食同源的食用菌,在云南有个昵称“八担柴”,意为挑八担柴才能煮熟,口感偏“韧”。这个很多人参与的科普故事,还在续写。潮新闻记者了解到,果菌王们的后代有望投入市场、飞向太空。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更多新品种正在研究当中。记者 陶韬 摄

赵琪带领的课题组是国内首个规模化进行食用菌航天育种的团队。“果菌王”所属的白参家族先后三次上过天。其中,搭载“神舟十二号”回来的白参,与“菌王”们杂交,得到了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香妃”品种。

在试点种植基地,潮新闻记者见到了正在中试阶段的“香妃”和多位“菌王”杂交而成的其中一种新品种,略带粉色,“塑料布”包裹着的是木屑、废弃中药、玉米芯、废秸秆、棉籽壳之类,为它们提供营养。

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和大理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研究生木立恒专门进行白参航天搭载研究。据他介绍,香妃这个品种呈粉色、质地脆、耐高温、生长快和香味浓。

网友投喂的“菌王”,成了中科院研究员的“宝贝”

木立恒介绍“香妃”情况。图源受访者。

更多新品种正在研究当中。木立恒介绍,“菌王”们有些吃起来口感一般,但长得很漂亮;有一些生长速度特别快;有一些多糖含量很高;有个长在葡萄上的口感很好,脆脆的;最的有名“果菌王”味道、长势都一般,但抗酸性比较强,也是个优良性状,“要是有白参集它们的优点于一身,那可不得了,好吃、好看、生长快。如果能得到一个产量高、长得快的品种,对于生物食品安全和粮食安全肯定是重要进展。”

据介绍,“香妃”是一个系列,之所以这么命名是因为“一听就是漂亮的蘑菇”,航天育种白参和“菌王”们杂交后,未来可能会有十几个、二十几个产品,命名为“香妃2号”“香妃3号”,以此类推。

“之前有网友问,白参有没有桃子味的?有没有苹果味的?我回答一下,有可能。”赵琪透露,目前正在和企业洽谈合作,预计明年,“香妃1号”和“菌王”们的后代将陆续投入市场,“为了市场多元化,我们会多做几种产品,就像买手机一样,年年有更新。”

“要让大家关注的东西走进千家万户的餐桌。那是公众的热情和我们的科研的完美结合。”赵琪说。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9037.html

(0)
光明参考网的头像光明参考网
上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1:09
下一篇 2025年5月2日 上午11:12

相关推荐

  • 连生8个,郑州北龙湖天鹅宝宝又上新啦!

    大象新闻记者 林林 4月10日到11日,8只疣鼻天鹅宝宝在郑州北龙湖陆续破壳而出,这也是疣鼻天鹅“王子”和“公主”自2020年定居郑州后生育的第6窝宝宝。 郑东新区爱鸟护鸟协会志愿者告诉记者,今年保守估计将有60只天鹅宝宝陆续在北龙湖出生。疣鼻天鹅是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请大家在观赏天鹅的同时,注意爱鸟护鸟。 审核:闫莹

    2025年4月11日
    2600
  • 郑州国省道新增超速违法抓拍!5月6日启用

    大象新闻 河南交通广播记者佑龙 雷静 记者4月28日从郑州交警部门获悉,为加强郑州市国、省道交通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规定,郑州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将在郑州市辖区内30条国道和省道上增设15台移动超速违法抓拍设备,查处车辆超速等交通违法行为,预防和减少道路交通事故的发生。…

    2025年4月28日
    1100
  • 鹤壁市淇滨区人民检察院:国安教育进校园 共筑安全防火墙

    为进一步增强青少年国家安全意识,筑牢校园安全防线,4月15日,在第十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来临之际,鹤壁市检察院、淇滨区检察院两级检察机关联合走进鹤壁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走深走实十周年”为主题的普法宣传活动。 活动中,检察干警采取悬挂主题标语、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方式,为学生们详细解读《国家安全法》《反间谍法》等相关法律知识。通过以案释法的…

    2025年4月22日
    2400
  • 国家统计局谈美“对等关税”对GDP影响:改变不了中国经济向好大势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副局长盛来运介绍2025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并答记者问。有媒体就美“对等关税”对中国GDP影响提问。 盛来运表示,从短期来看,美国加征高额关税,会对我们国家的外贸和经济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是改变不了中国经济持续长期向好的大势。中国经济基础稳、韧性强、潜力大,我们有底气、有能力、有信心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发展…

    2025年4月16日
    1900
  • 信阳市浉河区:茶山引游人 文旅绘新景

    大象新闻记者 龚雪 通讯员 李一凡 4月16日,信阳市浉河区的茶山仍沉浸在一片春意盎然的繁忙中。每年3月至5月,这里的万亩茶园便迎来最热闹的时节。晨光微露时,采茶工的身影已在翠绿茶垄间穿梭,挎着竹篓的游客也加入其中,指尖轻捻嫩芽,体验春茶采摘的乐趣。 文新茶村经理郝茜茜告诉记者,该景区在清明假期期间,接待游客量达15.6万人次,4月5日一天超过7万人次,实现…

    2025年4月17日
    22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