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前1周就有预警:胸痛、呼吸困难、冷汗、头晕、恶心呕吐、背痛

猝死前1周就有预警::胸痛、呼吸困难、冷汗、头晕、恶心呕吐、背痛。

为什么猝死的年轻人越来越多?医生揭露6大共性。

近年来,“猝死”一词频繁进入公众视野,从职场精英到在校学生,年轻生命骤然离世,让人扼腕叹息之余,也带来不少疑惑——为何猝死越来越多地发生在年轻人身上?

年轻人猝死不是命运的“随机抽签”,而是多重危险因素长期累积后的暴发。《生命时报》 邀请专家,解读猝死年轻化的原因,并给出预防方法。

受访专家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 陆浩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 杨红霞

猝死的发生呈年轻化趋势

猝死,意为“突然死亡”,医学上指潜在疾病快速进展或重要器官急性功能障碍导致的意外死亡。

猝死前1周就有预警:胸痛、呼吸困难、冷汗、头晕、恶心呕吐、背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学者研究发现,据估算,全世界每年约有300万例猝死,我国每年有超过50万例,居全球首位,救治成功率低。

猝死病因复杂,主要分为心源性非心源性两类。

心源性猝死是由心脏原发疾病导致的猝死,占所有猝死原因的80%以上;

非心源性猝死,则是由神经、呼吸或其他系统原发疾病导致的死亡。

猝死的发生呈现出年轻化趋势,青年猝死者往往具有“无病史、无预警、进展快”三大特征,发病风险预警难度更大。

《美国医学会杂志》刊发的一项综述指出,全球范围内40岁以下看似健康的成年人中,院外心脏骤停的发病率为每年4~14例/10万人;尸检研究表明,55%~69%的心源性猝死年轻患者存在心脏问题。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陆浩表示,从临床来看,猝死确实在向劳动强度高、心理压力大的青年群体蔓延。

与老年人群相比,青年人群猝死更凶险。老年人往往伴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病,而且经历了血管老化,有一个缺血预适应的过程。年轻人多没有这个过程,且无先兆不适,发病急骤,一旦发生心肌缺血,程度可能更重,死亡率高。

青年猝死者有不少共同点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内科中心主任医师杨红霞表示,猝死的青年人除了可能受遗传疾病(如心肌病等遗传性心血管疾病)、家族病史等因素影响外,还有不少共同点。

外卖为伴

不少年轻人点外卖的频率很高,但外卖食品通常油大、盐多,长期吃会导致高血脂,让血压、血糖更难控制,血管也会慢慢被“糊住”。

另外,如果不按时吃饭,等饿到极限才吃,会导致胃肠道血管突然扩张,血流量增加,令心脏血流量减少,引起冠脉收缩,增加心脏负荷,增加猝死风险。

疲惫不堪

熬夜加班、频繁应酬等,会让身体严重透支,交感神经异常兴奋,心脏负荷、心肌耗氧量加大,易诱发急性心律失常、心衰而致猝死。

如果本身就存在血管病变,会在高压下引发冠脉痉挛、斑块破裂脱落,发生急性心梗。

情绪起伏

研究发现,人在情绪波动时,猝死风险是平时的4.7倍。

激动、焦虑时,交感神经处于亢奋状态,可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冠状动脉发生痉挛,斑块破裂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最终因急性心梗而猝死。

吸烟喝酒

烟草中的尼古丁、一氧化碳等有毒物质,会直接作用于冠状动脉,损害血管内皮和心肌,从而引起冠脉痉挛和心肌损伤。酒品中的乙醇等物质会加重心脏负担,使猝死风险提高6.7倍。

运动不当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研究发现,运动相关猝死事件中,40%为39~59岁人群。

这个年龄段人群身体功能逐步下降,潜在疾病风险。由于工作繁忙,运动时间主要集中在下班后,身体处于疲惫状态,容易增加猝死风险。

疏于管理

年轻人普遍存在“健康感知偏差”,不按时体检,有点不舒服扛一扛就过去了,即使出现胸痛、胸闷等不适也不重视。由于前期疏于管理,没有发现疾病隐患,一旦急症发作,将很难挽回。

主动预防是关键

猝死虽起病急骤、危害巨大,但并非不可防控。我们的身体犹如一辆汽车,只有做好日常养护,才能不让它处于崩溃边缘。

识别预警信号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研究指出,81.3%的猝死者在事发前1周出现过预警症状。

如出现突发胸闷、胸痛且不能缓解,或症状虽不持久,但发作频繁,要高度警惕心梗。

心脏失灵并不总会引起胸部不适,有时即使无胸闷、胸痛,单纯出现出汗、恶心、呕吐等,也可能是猝死前的信号。

如果突然心跳加速或感觉心脏停跳,然后剧烈搏动,并伴随眼前发黑也要警惕。出现无诱因的持续乏力、睡眠中惊醒等,建议及时就医排查。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是给身体最好的“充电”方式之一,成年人建议每晚保证7~8小时睡眠,晚上10~11点入睡,中午还可以小睡30分钟。

坚持规律运动

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可选择健步走、慢跑等有氧运动,既不要强度过大、时间过长,也不要突击运动。

工作繁忙的上班族每天可进行两三次“1+3+5运动”,即1分钟热身+3分钟运动+5分钟放松。

学会释放压力

笑、冥想、呼吸训练等可释放压力,保护血管,让血液循环更顺畅,血压相对稳定。

日常可找点自己感兴趣的事,看看喜剧、综艺,节假日和家人、朋友聚餐、郊游,都有助提升“开心值”,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调整饮食习惯

日常饮食要做到“低盐值”,每日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每天吃够300~500克蔬菜,其中深色蔬菜占一半,200~350克水果,200~300克谷类,以及50~100克薯类,每周最好吃两次鱼类等水产品。

尽早戒烟限酒

家人、朋友是最好的“健康管理员”,可监督吸烟、饮酒者尽早戒烟限酒,通过运动等方式减压。

定期进行体检

30岁以下人群,建议每两年体检一次,30岁以上人群每年体检一次。

除了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血压、血糖、肝肾功能等常规项目外,有猝死家族史、30岁以下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长期熬夜、吸烟酗酒的人群,要增加冠脉造影、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平板试验等检测。

一旦有人发生猝死,身边人要做到四个“尽早”:

1.尽早呼救,拨打急救电话,检查患者意识、心跳和呼吸;

2.尽早心肺复苏,若患者没有意识、心跳及呼吸,及时进行心肺复苏;

3.尽早除颤,大多数公共场所已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要在心肺复苏的同时寻求他人帮助,尽早取到AED进行电除颤;

4.尽早进行高级生命支持,待专业医护人员赶到现场,对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进行进一步治疗。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6112.html

(0)
光明参考网的头像光明参考网
上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上午11:39
下一篇 2025年4月11日 上午11:56

相关推荐

  • 北京: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链条全力抓好大风天气应对防范

    据北京日报消息,据气象部门预报,受强冷空气影响,4月11日下午至13日本市将出现极端大风、强降温天气。4月9日下午,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召开大风天气防范应对部署会议。他强调,各区各部门各单位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论述,按照市委部署要求,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底线思维和防范意识,压紧压实各方责任链条,全力抓好此次大风天气…

    2025年4月11日
    3400
  • 皇马淘汰皇家社会 晋级国王杯决赛 加时赛逆转胜出

    北京时间4月2日3时30分,国王杯半决赛次回合在伯纳乌球场进行,皇马对阵皇家社会。上半场比赛中,巴雷内切亚为皇家社会首开纪录,随后恩德里克为皇马扳平比分,双方1-1战平。 下半场开始后,阿拉巴不慎打进一粒乌龙球,接着奥亚萨瓦尔破门,贝林厄姆和琼阿梅尼分别为皇马建功。奥亚萨瓦尔再次补射得分。90分钟比赛结束时,皇马以3-4不敌皇家社会,两队两回合总比分为4-4…

    2025年4月2日
    3800
  • 国产大飞机会成最后赢家吗?产能提升面临挑战

    国产大飞机会成最后赢家吗?产能提升面临挑战!C919的产能提升面临不少挑战。当前,C919积累了大量订单,波音和空客也面临诸多危机,但迅速提升产量抢占市场并不容易。国家擅长集中力量办大事,现在应迅速建立第二甚至第三生产线,同时也能带动大批供应商。 目前正是C919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我们不仅停止接收波音飞机,就连已经喷完涂装飞到中国的波音飞机,由于高额关税的存…

    2025年4月23日
    1100
  • 沙尘翻山越岭抵达广东 南方多地需关好门窗

    南方的朋友请注意关好门窗,沙尘天气即将来临。受地面大风和沙尘传输的影响,四川盆地、重庆、贵州中部、湖北中部、湖南大部、江西中南部、浙江西部、福建西北部、广东北部和西南部、广西东部、海南北部和西部等地将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广州、海口、成都等地的PM10浓度已经上升。

    2025年4月13日
    2800
  • 巴西多举措应对美贸易保护主义 扩大自由贸易“朋友圈”

    巴西国会日前通过了一项经济对等法案,授权政府采取措施应对美国的贸易壁垒。在美国频繁加征关税的情况下,巴西正通过拓展国际市场和扩大自由贸易伙伴来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针对美国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巴西总统卢拉表示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本国企业和工人。新通过的经济对等法案规定,在其他国家或经济体的单方面行动对巴西国际竞争力产生负面影响时,巴…

    2025年4月6日
    3700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admin@example.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