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位法》来了,授予学位不再“唯论文”

社会 | 2024-04-29| 17
新《学位法》来了,授予学位不再“唯论文”

4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以下简称《学位法》)出台,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自198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以来,我国学位法律制度的首次全面修订。

2019年,全国大学生学位论文进入大查重时代。六年来,全国高校对论文要求越来越严,查重、评审、答辩、回查、抽检流程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细。

如今,新《学位法》出台,其中新增的不授予学位和撤销学位条款,让有些学生担心:拿学位又难了?

大学生们获得学位,真的会更难吗?

大学的层层加码

其实,大学生们如何才能取得学位,国家有统一的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法律法规,不同阶段的大学生要想取得学位,都得满足相应的要求。

比如:无论是本科,还是硕博,都要在规定时间内学完课程,成绩合格或修满学分;按照国家体测标准,成绩达不到50分者,按结业或肄业处理。而要申请硕士、博士学位,还需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

修学分、上必修课、考体测、完成学位论文、毕业设计,并通过审查、答辩为了顺利毕业、拿到学位,学生们要做的已不少。而且,在统一的标准之上,有些学校还提出了五花八门的附加要求。不少学生发现,各高校都会在授予学位细则上层层加码。

比如,个别高校长跑成绩及格线比国家标准高,又如,游泳本不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体测项目中,不少高校却在毕业要求中增设了这一考核项目。

同时,部分高校还把各种特色课设为必修课程,包括太极拳、滑冰甚至种菜。

此外还有很多教育部没有,但各高校自己提出的学位授予标准规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获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计算机二级考试等合格证书。如果是研究生,还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几篇论文......

大学能给学位加码吗?

曾经,这个问题一度引起争议。

比如,针对部分高校不过英语四六级,不给学位证,时不时就出现学生告学校的案例。对此,教育部多次重申,从未要求将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与学位挂钩。

此后,众多高校对此做了合法化处理,对学位授予,不再要求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而用校内英语水平测试,或纳入学生培养方案来替代。

而新出台的《学位法》则赋予了学位授予单位更多的自主权。

曾参与《学位法》草案修订、教育部与中南大学共建教育立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徐靖教授指出,《学位法》对学士、硕士和博士的学位获取,作出了明文规定;同时也赋权给高校、科研单位等学位授予单位,结合自身学术评价标准,制定学位授予具体标准。

当然,高校的学位授予标准也不能胡乱加码。

徐靖介绍,《学位法》明确规定,制定各学科、专业的学位授予具体标准,要坚持科学的评价导向、充分听多方意见并公示。这意味着,高校自设的学位授予标准,不能增加违反法律明文规定、违背科学评价导向的条件。

比如,类似获得学位必须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条件,就违背了学术评价要破除唯论文论的导向。

总的来说,对于种种授予学位要求,只要没有突破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就应当得到尊重。

授予学位不再唯论文

说到底,高等教育的目的,还是培养人才。

如今,新法的出台,正是给了不同类型的人才,以不同的考核方式。徐靖介绍,新《学位法》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规定,比以往更多元。

过去,《学位条例》要求,研究生要获得学位,除了完成课程考核、修满学分,还要通过课程考试和论文答辩;如今,《学位法》增加了两条要求: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者专业实践训练、通过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从法律的角度规定了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类型,强调分类发展、分类培养。

这种法律层面的导向,自然会影响高校、科研单位,陆续调整原有的培养体系、学位授予标准,破除唯论文论。针对专硕、专博,不强求学术理论功底,而侧重专业实践能力,不一定非要写论文、发论文。

同时,学生的学位授予程序会更规范。

徐靖指出,此前学生在学位论文同行评议,或其他学术成果评价中,对结论有异议时,是无从寻求救济的。

如今,《学位法》确立了学术复核、学位复核制度,对学生权益有明确的法律保障。学生如果对不受理学位申请、不授予其学位或者撤销其学位等行为不服,可以通过复核解决。

比如,同样是学位论文在同行评议阶段被毙,如今的学生,可以在《学位法》支持下,向学位授予单位(一般是学校)申请学术复核,学校受理后要在三十日内组织复核。此外,如果学位授予单位被发现不能确保所授学位质量,那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和省级学位委员会也可以撤销相应学位授予资格。

当然,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学位法》对学位授予的资格审核、审批主体和程序、授予条件和程序,都给出了比以往更细化、更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最终会如何落实到各个高校、科研机构的学位授予细则,并影响到每一位学生,还有待时间来检验。

以上就是关于【新《学位法》来了,授予学位不再“唯论文”】的相关消息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相关推荐相关推荐

今日热文:台风来临如何应变 台风来临的应对措施

今日热文:台风来临如何应变 台风来临的应对措施

导语:台风来临如何应变?其实在处理台风来临如何应变的问题时,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专业的措施来确保人员和财产的安全,首先,我们需要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台风预警和相关信息,及时了解台风的最新动态和可能的影响范围,这有助于我们做出准确的判断和 ...

社会 3 2024-05-31
黄河时评|台风来临如何防触电  台风天会打雷闪电吗

黄河时评|台风来临如何防触电 台风天会打雷闪电吗

导语:台风来临如何防触电?台风来临如何防触电这是一个关系到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问题,因为台风带来的强风和暴雨往往会导致电力设施受损,从而引发触电风险,因此,在台风来临之际,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来防范触电事故的发生,下面就一起去 ...

社会 5 2024-05-31
全球简讯:什么是海雾  海雾是如何形成的

全球简讯:什么是海雾 海雾是如何形成的

导语:什么是海雾?海雾,顾名思义,即是在海洋上形成的雾气,它是由于海洋表面的水汽在特定的气象条件下凝结而成的一种自然现象,海雾的形成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包括水温、气温、湿度、风向以及风速等,而且在海洋环境中,当水汽含量较高且气温较低时, ...

社会 3 2024-05-31
新华时评|2024高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 高三冲刺高考激励的话

新华时评|2024高考祝福语和鼓励的话 高三冲刺高考激励的话

  导语:当青春的钟声再次敲响,我们迎来了又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高考年——2024。这是一个梦想起航的时节,是无数莘莘学子历经无数个日夜奋斗,终于迎来人生重要转折点的时刻。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想向每一位即将踏入考场的勇士们致以最诚挚的祝福和 ...

社会 4 2024-05-31
当前观点:雾有几种类型 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当前观点:雾有几种类型 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

导语:雾有几种类型?其实雾的类型多种多样,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成因和表现形式,因为无论是朦胧的辐射雾、浓厚的平流雾、神秘的上坡雾还是清新的蒸发雾,它们都为大自然增添了无尽的魅力,那么雾的形成条件是什么?下面就去了解了解吧!雾有几种类型大雾 ...

社会 3 2024-05-31
当前观点:2024法定假日表一览表及调休 2024年调休时间表

当前观点:2024法定假日表一览表及调休 2024年调休时间表

  导语:法定节假日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重要节点,更是调节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关键时刻。2024年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下面一起来看看这份2024法定假日表一览表,以及是要如何调休的。  2024法定假日表 ...

社会 4 2024-05-31
【世界时快讯】2024年端午节加班费是哪几天 2024年端午节加班工资怎么算

【世界时快讯】2024年端午节加班费是哪几天 2024年端午节加班工资怎么算

  导语:我们都知道法定节假日加班是有三倍工资的。每个节日的法定节假日是不一样的。马上就要放端午节了,那么端午节加班的话,是有几天的三倍工资呢?另外,法定节假日加班的话是不可以用调休来补偿的哦。下面一起来了解下吧。  2024年端午节加班费 ...

社会 3 2024-05-31
商业快评|端午节放假2024高速收费吗 2024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商业快评|端午节放假2024高速收费吗 2024端午节高速免费吗

  导语:还有几天就是端午节假期了,而端午节是我国比较隆重的一个传统节日,人们会在这天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栓五彩线等。根据官方放假安排,今年端午节放假3天,届时高速是否免费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毕竟回趟家,开车除了要油费,还要高速 ...

社会 2 2024-05-31
大江时评:端午节放假安排2024 端午节放假2024安排时间

大江时评:端午节放假安排2024 端午节放假2024安排时间

  导语:马上6月就要到来了,这就意味着,我们即将迎来端午节假期。过端午节这个节日,是中国人2000多年来的传统习惯,不过我国各个地区有着不相同的风俗。最近小编有些朋友想来了解一下,2024端午节放假安排是什么?那么,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好好分享 ...

社会 3 2024-05-31
最新资讯:端午节法定3天还是1天 端午节国家法定休几天

最新资讯:端午节法定3天还是1天 端午节国家法定休几天

  导语:端午节放假三天,而在这三天假期里,如果在法定节假日这天加班,就需要支付三倍工资。那么,2024端午节法定节假日是几天呢?到底端午节法定假日是1天还是3天呢?根据端午节放假通知,2024年端午节放假时间为6月8日-10日,其中,只有6月10日端午 ...

社会 3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