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零2个月前,刚刚过完春节的国风长安业主,就开始四处维权。
年前交房时,他们发现各家的精装房有一些通病,踢脚线开裂、窗框没打胶、门框与墙之间有条大缝、地板和地砖之间没有贴装饰条,还有个别业主家出现地砖破损、漏水。
但和接下来发现的问题相比,上面这些只能算小瑕疵。
有业主收完房去落户口时发现:丰台区和石景山区谁都不接收。
丰台区卢沟桥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地是石景山区跟小瓦窑村买的,石景山区出的文件把这块地征走了,应该找石景山区。
石景山区八宝山街道办的工作人员说:虽然在行政区划上是属于石景山的,但卖地的时候,你们小区的地是从丰台区卖出去的,开发流程也是从丰台走的,我们有点管不到你们那里。
户口绑定的是孩子上学问题,留给最最着急的一批业主的窗口期只有3个月,他们只能四处反映问题、求助。
要不说首都办事效率高呢,问题反映上去,丰台区和石景山区很快开了牵头会,最终决定:两区重新划界,把国风长安调整到丰台区,归岳各庄管。
因为一个小区的管理权,导致两个行政区界线变化,国风长安可能是头一个。
一位业主说:四面都是石景山,划到丰台,也太神奇了。
●
01
神奇的事还没完。在办理落户的时候,国风长安业主又发现了新问题:
小区土地证缺失,房屋没办法完成初始登记,办不了房本。
国风长安小区沙盘,来自:国风长安家
着急的业主不得不再次找政府、找媒体。
面对这个“问题小区”,北京规自委很快就给办了补证流程,主动把解决办法递到了开发商手上。
但到了这一步就卡壳了。开发商隐身,不配合补办土地证。按照规定,登记部门也无法强制开发商办证。
业主不禁产生一个疑问:这是为什么呀?有仇吗?
原先的土地证去了哪里
?
业主们开始自己调查,结果查出了大问题。
国风长安小区的土地证在卖房子的同时,被抵押给了信托公司,开发商拿到卖房款之后,一直没有去解压,所以,土地证还在信托公司手里,并没有丢。
与土地一起抵押出去的,还有业主们的车位。开发商先把车位抵押给信托公司,拿到贷款,然后转手又把车位卖给了业主,拿到销售款,这两笔钱都被项目公司的母公司抽走了。所以,业主的车位一直处于抵押状态,虽然交了钱,但开发商没有在住建委办网签。
以及:在业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购房合同中出现的是民生信托,现在实际上资产被抵押给的却是中信信托。
业主们还发现,开发商还欠了渤海银行一笔钱,后者在贷款时对项目的预估只有4个亿,却贷出了3.5亿,比例高达87.5%。
真相就是:开发商收了业主的钱,又拿了金融机构的钱,然后把钱转出去了。
业主们觉得,自己像进了一个闯关游戏,现在留给他们路只有一条:起诉。
业主们规划了一个步骤:先起诉房产相关,拿到房本,因为房子的相关手续最全,有合同、有网签,资产价值也最大;然后再起诉车位相关,因为一部分业主有购买车位的合同,虽然没有网签,但也算是证据;最后再看看能不能解决仓储空间的问题,购买仓储的时候,绝大部分业主交了钱之后,连合同都没有收到,
只有一个收据。
面对上百户业主的轮番起诉,法院最终决定合并审理,国风长安的业主才看到了低成本、低消耗精力解决本就应该属于他们的房子问题的希望。
●
02
国风长安的开发商是北京瑞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其中的“茂”,指的是“世茂”——把项目资金抽走的就是世茂集团。
一位国风长安的业主说,自从世茂暴雷之后,它就躺得平平的,不还钱,不解决问题,因为母公司和老板们早早就把钱从项目上抽走了,项目上都是窟窿,但项目烂下去也不会影响到先一步拿到钱的老板们的利益。
世茂进入北京比较早,开发了很多知名项目,因为它筑造的这些标杆,很多人冲着它的招牌买买买,最后这一批业主就成了最心酸的韭菜。
从共有产权房上东郡,到卖给北京中产的国风长安,再到一套5000万以上的西山龙胤别墅,没有一个能从中幸免的业主。
真是不分贵贱,世茂都无差别对待。
国风长安的情况还算是相对好的,交付时没有明显的建筑质量硬伤。“朝阳区最贵共有产权房”上东郡交付之前,业主们就开始提心吊胆。
他们发现,距离交房日期还有半年多的时候,项目停工了,原因是开发商觉得项目总包花钱花多了。
后来业主们反复投诉,相关方协调,项目才继续开工,但进度缓慢,距离竣工还有75天的时候,外立面完成度不足一半。距离交房仅剩半个月,小区的大门还没有建好。
期间,业主们甚至发了集体停还房贷告知书,以示抗议。最终的解决方案是:世茂退出,合作方中交接手股权,继续交付。
业主告知书
收房时,已经放低了期望的上东郡业主们还是被开发商的敷衍击中:入户门锁松动、地面空鼓、墙体开裂、墙面众多划痕、卫生间餐厅之间的墙面渗水、卫生间木门变形无法关闭、窗户下方打胶开裂无法关闭、室内使用廉价乳胶漆、花园地下是垃圾回填、园林缩水、围墙减配……
住进新房之后,业主们发现,世茂留下的坑还没有完,物业又出了问题。
上东郡交付之后,世茂旗下的物业公司世茂服务直接进驻,服务了一年多,在业主们的大量吐槽后,直接“跑路”了。
之后,将台乡政府指定了一家应急物业进驻,业主想要投票更换品牌物业,结果有意向的物业公司一看上东郡的账本,都退出了竞聘。因为:
项目历史上遗留了约600万的资金缺口。
这个缺口怎么来的?有相关人士解释说,一部分资金是用来更换设备,交付两年内上东郡的消防一直处于瘫痪状态。还有一部分钱是用来填窟窿,项目延期交付,但开发商没钱赔付,直接给的物业费券补偿,这部分钱需要新的物业公司补上。
听上去很合理,但之前收上来的物业费用哪了?为什么两年内都没解决呢?
最后将台乡政府城管科给媒体透露了真实原因:世茂地产在爆雷之前,从世茂物业把物业费什么的都抽出去补地产去了,就导致物业这边整个资金链就断了,业主交完物业费或者是减免收的那物业费,都经不了项目的手,直接就被总公司抽走了,所以说导致他项目维修维护根本就不到位,还存在重大的安全隐患(消防)。
这意味着,
在实行预售资金监管之前,世茂总部从大量开发项目抽走了资金。新开发项目执行预售资金监管之后,世茂连物业费也没放过,又把一些已交付项目的物业费抽走了。
这些项目的窟窿总计有多大,没人能算得清。
世茂集团最新发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去年公司收入599.75亿元,比前一年实现增长,但毛亏约为58.69亿元,净亏损约359.05亿元。
亏损额仅次于万科,屈居行业第二。
留下这么大的窟窿之后,这家曾经进入第一梯队的私营地产企业老板选择了默不作声。
在公司年报中,主席报告也没提如何应对当前的状况。
在集团层面,世茂推进债务重组的态度比较积极,进展也不慢。不过据公开报道,世茂集团在2023年债券展期的过程中曾使用过不当手段。例如,私下与部分中小投资者签订抽屉协议,要求投资者同意展期,并给予特殊兑付条件。会议通过后,世茂却并未履行承诺。此事引发部分投资者不满,向相关部门进行了投诉。
(来源:南都周刊)
世茂坑了业主之后,转头又坑了一手债权人,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了。
●
03
2024年6月7日晚,世茂集团旗下的世茂股份宣布退市。在退市之前的一年内,其为了“保壳”,曾花费1.75亿元回购、1.7亿元增持,之后就放弃了挣扎。
不过,世茂在港交所还有两个上市平台:世茂集团、世茂服务。
尽管世茂集团去年亏损359.05亿元,但创始人许荣茂和公子许世坛还分别领着百万年薪。
世茂集团年报数据
暴雷之后,世茂全国各地的项目都出现了问题,部分项目甚至延期10个月以上。不知道受到伤害的世茂业主看到这个百万年薪数字,会是怎样的心情。
在南京,世茂天誉曾是当地新贵的心动对象,项目自带15万方商业、15万方摩天写字楼+国际酒店,最贵买到约5万/平米。
如今,其中部分建筑因为长期停工,裸露着的、脏兮兮的混凝土就像一个久久不会好的城市烂疮。
工地围墙上还写着开盘时的标语:“遇见未见的南京”。
来自:八芊出去play就这样
一位生活在附近的居民拍了一张照片发在小红书上,配文写道:遇见了,却又伤害了;倒下了,还能站起来吗?
业主们确实没遇见过这样的南京。
●
04
牵动业主们命运丝线的,是许氏家族曾经的野心。
2016年,许荣茂家族以500亿元的资产位列胡润百富榜第21名。当年世茂集团的销售额达到681.2亿元。
地产的快速发展,导致开发公司老板们的财富快速增长,野心也随之膨胀
。
2017年12月6日,世茂集团在深圳砸下239.43亿元天价,拿下了深圳龙岗的一块超大型商住地块。
仅这一块地的地价,就占到了世茂集团2017年销售额的1/4。再加上其他成本,这个项目的总投资额将达到500亿元。
需要这么大的资金量,世茂当然拿不出来,地产企业已经练就的炉火纯青的“杠杆技术”成为必备工具。
2019年,世茂为这个已经被命名为“深圳世茂深港国际中心”的项目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发布会的主题是“为世界给出中国答案”。
当时的世茂集团助理总裁、华南地区董事长兼总裁王国雄在会上介绍说,这是深圳未来第一高楼,是典型的大手笔,(建面)大约等于两个东京核心圈和三个曼哈顿的核心圈。
再直白点说,
深港国际中心是世茂资本力量的展示。它计划建中国最高的楼,全球最高的云端酒店,亚洲最高的水幕
。
世茂专门请了迪拜塔的设计师,甚至已经计划好了将来大楼建成之后,把楼顶的观光平台打造成一个娱乐地标,让深圳社会的顶流们在上面开party,办维密大秀。
深港国际中心现状,来自:环华探观
那是地产商们最风光的一年。当年,世茂集团的销售额史无前例的冲到了2600.7亿元,约等于三年前的4倍。
支撑着地产公司业绩膨胀的,是大量的杠杆,包括地产公司以各种形式抵押、借贷创造的杠杆,以及消费端的个人房贷杠杆。
在杠杆加持之下,大量资金流进了地产商的账户
。
但,命运通常承受不起太快的加速度,各种力量会将其撕裂。
4年之后,2023年,已经停工的深港国际中心被列进了拍卖名单。世茂打包了项目中的大部分资产,标价约130.44亿元起拍。
这一举动引起了超3万人围观,但没有一家公司出价。
首轮流拍后,11月16日,世茂主动降价26亿元,再次把深港国际中心摆了出来,但依然没有人愿意接手。
已经经历了两年下跌洗礼的地产企业都明白:比起账面上的百亿价格,项目背后因为抵押、关联而产生的天量债务才是最真实的价码。
在福建大本营内,世茂也留下了大量城市伤疤。
福州乌龙江畔,一个占地600亩的项目工地上,矗立着大量建筑框架,其间野草丛生,围挡倾倒,还有一些建筑机械就直接被遗弃在工地上,锈迹斑斑。还有养鸭人穿梭其中。
宽厚坊现状,来自:忽然而已
这个项目是世茂帝封江的商业部分:宽厚坊。在官方介绍中,它是一个包含了生态水街、茉莉花田、沉浸式主题商街,聚合生态度假、前沿时尚、潮流科技、儿童体验、环球美食的综合性体验街区,
又被称为“福州版‘太古里’”
。
这个项目住宅部分的开盘价卖到了2.1万/平米起,最高成交单价4.2万/平米。开盘第一期就卖出了一套总价1236万元的别墅,创下板块内单价和总价最高成交纪录。
但收完钱之后,帝封江项目住宅部分的交付进度一再延期,为了保交楼,最后原本要精装交付的B区直接毛坯验收。
今年春天,帝封江小区业主们发现,隔壁在售精装新房的价格已经开到了13999元/平米。
一位世茂的业主说:买房买出了人生起伏的感觉。
这也成为千万买房人的写照。
有人说,这是时代的重量。我不同意,难道“时代”是杠杆本杠吗?
文章来源于网络。发布者:光明参考网,转转请注明出处:https://www.gmrb1949.com/10095.html